绿色简约靓丽风格的一款自适应式zblog app下载模板,面向于手机app应用、手赚app应用、网赚app应用分享下载网站设计开发,采用左中右三栏布局响应式结构,APP图标排版、分类展示、大幅轮播图、热门/最新APP模块,二维码扫描下载,支持电脑或手机访问浏览,兼容IE9+、Firefox、chrome及Safari等主流浏览器,在PC电脑端和手机端都具有良好的访问浏览体验。
主题特点:
为什么印度会有这么多的贫民窟?就是因为那些没有地的农民。
探底以后,情况怎样呢-最好是不要出现V形走势,重新起飞向过热发展。但是有了积极的和适度宽松的宏观政策的介入和支持,可以弥补一部分出口和投资的下降,探底就可以缓于钟摆的自然摆动,在略低于潜在增长率即在6%-8%之间达到谷底。
因为富者的边际消费倾向低,贫者消费倾向虽然高,但没有钱不能多消费,而低收入的贫者在居民中又占多数,这样就把总的社会平均消费倾向拉下来,把最终的有效消费需求拉低。2008年4月13日在中国宏观经济学会会长顾问会上,讨论经济形势,当时宏观经济政策还是双防,我提出宏观调控近两三年的任务,把经济增长由2007年的11.9%逐步回调到潜在增长率8%-9%,把物价由当时的7%-8%逐步调整到正常的物价波动区间,即正3%以下,负2%以上。但这部分服务的支出在GDP中的比重,这几年也是有下降的。但是国内需求,包括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又应该是哪个为主?这些年,事实上投资一直上升得快,消费上升得慢,固定资产投资率已从2000年的35.3%上升为2007年的42.3%,最终消费从62.3%下降为48.8%,其中居民消费从46.4%下降为35.4%,政府消费从15.9%下降为13.4%。但是与世界美欧日等经济体比,还可以说是相对平稳,一枝独秀。
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是V:M的关系,最终分解为国家、企业和居民收入。转向内需为主,是唯一的出路,也是大家一致的共识。前者主要由哈佛发扬,Axel认为不可取,而后者却属一等的经济学。
对我来说,这些解释力绝对是零的学问,令人尴尬。市场的一般消费没有明显地上升。现在我们要问:凯恩斯学派的花钱救市政策的效果究竟如何?答案有两方面。基建工程在目今阶段对工业不利。
博士试过后,我再没有染指宏观经济学。她又说,再加码花钱,美国要转到基建投资那方面去。
模型多多,回归统计数字密密麻麻。后来接受了高斯给我的安慰:「你读不懂的,不可能没有问题。她似乎没有想到中国的基建投资是早就定了下来的项目,不是临急抱佛脚的发明。这使不少外人认为我不懂。
导致资源浪费是有的,但随意的观察说不严重。有转机的原因,是新劳动法不再严格执行,人民币的汇值下调了一点,而最重要的是央行把银根放宽得快,市场的反应也快。我是个看不到皇帝新衣的人。她认为中国有成效,因为北京花钱花得快,而美国是花得太慢了。
她似乎不知道中国的楼市大事复苏很重要,但绝对不是「四万亿」的效果。如附图可见,奥巴马人才鼎盛的经济队对有及没有振兴方案的失业率预期,与实际的失业率相比,恍若隔世。
话虽如此,我们不能说那「四万亿」政策对经济没有影响,只是目前难以估计。虽说胡乱猜测,但我把自己的名字签上去。
第一句是几个月前,当美国政府要推出近八千亿美元振兴经济,拜登说︰「所有经济学者都同意要这样做。」这句话被经济学者骂个半死。当时我认为,凯恩斯对价格理论掌握不足,而自己研读算是由凯氏主导的宏观经济学,虽然考试成绩好,不同意的地方可真不少。你可以不同意我的分析,但你不能不同意,我用上的全部是本科一年级可以学到的价格理论,没有其它。另一个看来不反对的是森穆逊(此君当年红极一时的课本属凯恩斯学派,他自己属哪一派有争议)。想当年,老师艾智仁(Armen Alchian)天才绝顶,对我坦言,他本来读不懂《通论》,但读Axel之作后再读《通论》,懂了。
她也似乎忽略了中国不是一个以民主投票作救市决策的国家,因而不仅可以说花就花,更重要是可以说不花就不花,可以见势头不对而临崖勒马。二十一世纪的宏观经济学是搞什么鬼的?读《信报》七月八日的头条报道,奥巴马的「危机小组」的成员之一的泰森(L. Tyson)讲话,认为美国花七千八百七十亿美元救灾不足,要加码。
这样,投资的浪费不会很大。经济的准确推断,主要靠简单的理论掌握得通透,历史的经验记得多而清楚,推论客观、快而又能顾及多方面。
他们不听,可能因为他们没有我那么肯定。奇怪他的专家们几个月前认为推出的方案会约束失业率在百分之八以下,而今天则转为可以高于百分之十。
另一方面,从我收到的名家专栏衡量,反对大手花钱救市的经济学者众。她显然是坚持着凯恩斯学派的花钱信念。远的不说,最近在这里发表的关于日本数十年来的幸与不幸,牵涉到的全部是宏观现象。是四十多年前吵得热闹的话题。
》,可不是因为有什么数据在手,或作过深入的调查研究,而是凭自己的随意观察,记得历史的经验,理论的掌握足够,见市场的形势不对头,就拍板动笔了。房地产市场的起死回生是银根放宽所致,不可能是什么基建工程带起的,而工业有复苏的迹象,主要是大手软化新劳动法的效应。
好比去年十月我读到林毅夫说中国保八以上容易,我立刻于该月二十四日发表《保零也艰难。其一是北京打算下注的项目,大都是有了策划而又需要做的基建,只是提前及加速进行。
几个月前我胡乱猜测,写下美国的失业率会在今年升至百分之十以上。」区区在下不论,认为大手花钱的就业效果甚微的学者无数。
读者不妨参考多年以来对日本宏观分析的不少学术文章。我很难同意Axel的观点,因为我读不懂凯恩斯的《通论》。第二方面,看美国大手花钱救市的效果,凯恩斯学派是明显地失败了。关键所在,是中国受到的金融冲击不大,远没有美国那么多的毒资产。
不是准一点,是准很多,而我用上的永远是简单的价格理论。去年十一月九日,新华社报道今年一月一日起,两年内北京会推出四万亿人民币的「额外开支」,挽救金融危机带来的祸。
这样的形势,到今天先进之邦是见不到的。在今天的政治人物中,美国副总统拜登是我比较喜欢的,可惜在美国花钱救灾的话题上,他明显地说错了两句话。
第一方面,从中国的「四万亿」政策衡量,我们看不到有明显的正面效果。进入 张五常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凯恩斯学派 。
1 留言